首页 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62国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2017/03/02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62国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6《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产业竞争力研讨会”在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6)No.6》。 

     “我们采用了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和互补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法,来研究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贸易和产业合作的现状,以及可能拓展的空间、方向和潜力。”《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介绍。因为数据原因,《报告》只涉及沿线62个国家。


中国对东南亚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发展有待深化,尤其对东南亚地区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往来频繁,但外贸发展情况并不平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印度等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对东南亚地区出口整体有所下降。

       蓝皮书认为,中国要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在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相关国家现有贸易关系。

     “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相对来说比较弱。”张其仔分析说,贸易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应积极打造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此深化双方贸易合作。

       具体来看,东南亚地区的水果、水产品、橡胶、稀有矿产是中国民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接收中国开始面临要素价格约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上具有优势。


      

   报告指出,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活跃地区,且各国近年来产业竞争力有所提高。但除新加坡外,各国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仍然集中于农产品、矿产品等低端领域。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持续升温,但深层次的合作开发、产业转移还比较少。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拓展潜力巨大。


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的产业互补性需进一步加强

       报告指出,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的产业互补性需进一步加强。总体来看,西亚与中东地区19个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但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较为丰富,因而石油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绝对优势,石油石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贸易结合度强弱不一,除了伊朗、叙利亚、阿联酋、伊拉克、也门和约旦这6个国家表现为贸易关系紧密外,其余13个国家贸易关系则表现松散。例如,2000年以来中国对伊朗的贸易联系紧密并且呈加强的态势,特别是在原油、载客的汽车和赛车、铝矿中的精氧化铝等产品贸易联系更为紧密。



       由于欧美等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欧盟、美国、日本与伊朗的贸易联系表现松散。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产业互补性均较弱,除了也门与美国,科威特与日本,黎巴嫩与美国、欧盟,阿曼、沙特、卡塔尔、巴林与美国、欧盟、日本存在较强的合作空间外,其他国家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产业和贸易合作空间均较小。此外,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与西亚、中东地区这19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关系均很弱,贸易往来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

       蓝皮书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合度总体说来还不强,中国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但加强贸易联系,扩大贸易规模,不是在现有基础上分“蛋糕”,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拿过来,通过做其他地区减法的方式来增加中国的出口。

       就报告所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62国而言,其进口规模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限,采取重新分“蛋糕”的办法,即使能成功,作用也不大。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一带一路”战略在外贸发展新动能培育中的作用才能持久,“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报告》提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大的开展第三方合作、推动第三方合作共赢的空间,但面临一些挑战。

     “在我们的概念当中,加强跟第三方的合作,一方面取决于理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第三方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贸易和互补关系。”张其仔分析。

       为此,《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机遇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

       第一,美国、欧盟和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结合度来讲,日本是相对比较高的,美国、欧盟相对日本比较低,中国近几年有改善的趋势。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跟美国、欧盟和日本产业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上,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跟日本高端产业的互补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中国现在在中端上,有上升的势头。

       张其仔指出,中国通过跟美国、欧盟、日本的合作,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潜力,但是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来自日本


     “日本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布局中有个雁行理论。雁行理论的实质是,日本是雁的头,其他国家都是尾。这个理念是建立在等级式的产业分工的基础之上,与我们现在讲究共同发展、共赢,把蛋糕做好的同时把蛋糕分好的理念有所冲突。”张其仔分析。

       张其仔提出,在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线的建设当中,中日两国本来合作的空间和潜力比较大,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有个充分的变化和相互的适应和调整。特别是日本方面,理念的变化对于中日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原所长金碚指出,不同国家文化和理念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应该可以克服。

(综合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